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齐家,带动学校形成正气充盈、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根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凝心聚力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
二、主要原则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标尺贯穿始终,坚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先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坚持系统推进。以系统思维把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融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在“不敢”中寻找“不能”的着力点,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放大叠加效应,激发“不想”的内生力。
(三)强化守正创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内核,否定和抛弃消极陈腐因素,赋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内涵,做到与时俱进、常做常新,增强吸引力感召力。
(四)关注重点对象。聚焦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动员家属参与、家庭互动、家政融合,把党风廉政建设拓展到八小时以外,构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治理新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干部带头。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党和学校事业的骨干,也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表率。要主动强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主动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带头树立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公德、涵养个人品德,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尚廉知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用好家风撑起社会好风气。要主动坚持从严治家。正确处理做好工作与管好家庭的关系,强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纯洁个人及亲属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引导他们力戒特权思想和享乐思想,不行不义之举,不谋不义之财。坚决防止和抵制亲属违规干预审批和人事任免、收取财产性利益、收受礼品礼金,插手工程项目和采购,违规经商办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及从事其他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行为。
(二)加强教育引导。良好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要突出重点。坚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风建设,大力加强忠诚教育,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大力宣传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历代著名家训、革命先辈家风、优秀党员干部家风事迹,用好各类优秀家风出版读物,不断营造良好氛围,增强社会效应。要强化宣讲。将家风教育纳入学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融入党性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全过程,强化新时代家庭观教育,让党员干部时刻受到优秀家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开展好家风、廉洁家风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帮助和引导党员干部了解家风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元素,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创新载体。集中宣传家庭典型,讲好家庭故事,弘扬优秀家规家训中的清廉思想,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化基因,生动阐释马克思主义家风的深刻内涵,使新时代好家风理念深入人心。强化典型引路,组织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廉洁家庭”等,宣传弘扬良好家风建设模范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以好干部标准要求自己、树好形象、管好家人。
(三)加强日常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要坚持一体推进。将家风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将家风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与干部选拔任用相融合,不断拓展多渠道考核评价方式,不断增强家风文化建设实效。要突出抓早抓小。多维度了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和社交关系,发现家风方面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谈话、防微杜渐。探索逐步将家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聚焦民主评出来的问题,了解掌握党员干部有关家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四种形态”进行处置,开展组织生活监督。要把好关键节点。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定期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抽查核查,聚焦本人报上来的问题,开展个人事项审核监督。
(四)加强阵地建设。建设阵地亮家风,推动家风建设载体化。要建强校园文化阵地。结合“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建设,开展好家风家规征集、诵读国学经典、书香家庭建设等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制定家风家训,将校园打造成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阵地。要建强互联网阵地。依托新媒体学习平台,采取微视频、微动漫等多种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常态化开展家教家风社会宣传,使党员干部受到启迪。要建强基层组织阵地。积极开设“家风微课堂”等,开展廉洁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清廉家风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五)强化正风肃纪。领导干部严家教、正家风,不仅是道德规范,也是纪法要求。要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来信、来访和网络等举报渠道,聚焦师生群众提出来的问题,做好家风问题线索处置研判。要精准监督执纪。坚持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认真核查党员干部家风不正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处置。始终保持高压震慑,坚决查处“裙带腐败”“衙内腐败”“全家腐败”等行为,坚决防止打旗号、乱办事、谋私利情况发生。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倒查领导干部责任。要深化以案促改。针对家风建设主体责任、分管责任以及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不正情况,开展反馈跟踪监督。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家属子女和直系亲属从业回避等制度。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树立好家风,既是家庭建设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有效协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家风建设责任体系。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部)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部署,强化指导督促,大力推进落实。纪检监察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寓家风建设于监督执纪问责各项工作之中,激发家风建设的治本功能。
(二)强化分工协作。建立定期家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和互相配合,发挥整体效应。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推广创新举措,深化和拓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组织部门要健全干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和选拔任用有机结合。工会、共青团等要结合职能职责,立足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主题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崇法向善明德。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要加强调研和理论研究,探索家风建设内在规律,为推进学校家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三)强化系统推进。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将家风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把新时代家庭观的要求体现到学校治理中,构建家风建设融入机制、监督机制、教育机制、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在作风涵养、引领学校和谐方面的助推器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重心放在建设上,把精力放在引导上,把成效体现在新风上,既充分吸收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又充分体现新时代新要求,使家风建设常做常新、充满活力。